【证券时报】金禾实业“甜蜜事业”

发布日期:2012-12-08 浏览次数:5314

  “可能在这次诉讼前,业外很少人知道我们这家安徽的‘小企业’,某种程度上说,337调查证明了我们这样的‘小镇青年’和塞拉尼斯这样的‘高富帅’在细分领域已是同台竞技”。近日,金禾实业(002597)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杨乐及金禾美国负责人马晴在公司三楼办公室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

  

  杨乐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的压力。位于小城来安的金禾实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安赛蜜和麦芽酚生产商,近年来一直低调盘踞食品添加剂的细分行业龙头地位:从娃哈哈到某某可乐,你所能想到的国内外顶尖食品饮料生产商,都是它的长期客户。

  

  但美国针对中国的最新一起337专利调查案,把这家“隐形冠军”推到了风口浪尖。因化工业巨头塞拉尼斯(Celanese)旗下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ITC)提起诉讼,11月22日,ITC正式决定对包括金禾实业在内的3家中国高效甜味剂企业发起337调查。

  

  生于1989年的杨乐,美国留学归来后曾在券商投行部门工作,此后自主创业成立了专攻触控和显示行业的立光电子(837808),如今已挂牌新三板。2014年,杨乐从父亲杨迎春手中接过了金禾实业控股股东金瑞投资23%的股权,杨迎春、杨乐父子成为金禾实业实际控制人,杨乐入驻上市公司董事会。

  

  (金禾实业实际控制人杨乐夫妇展示e公司APP)

  

  本次专访中,除了337调查进展及国外市场拓展计划外,面对关于金禾实业的战略转型、外延并购等焦点问题,杨乐也做出了回应。

  

  337调查对公司出口影响很小

  

  “金禾并没有抄袭塞拉尼斯的专利,我们内部判断,这是塞拉尼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所采取的竞争手段,短期内对公司出口不会有影响”。提起337调查,金禾实业的回应颇有底气。

  

  这是今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第19起涉及中国产品的337调查。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可以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行为发起调查并采取制裁措施。10月底,塞拉尼斯向ITC提出的指控,认为金禾实业等3家中国企业的安赛蜜产品侵犯了其在美注册有效的9024016号专利,请求对金禾实业等的高效甜味剂产品发布普遍排除令及禁止令。

  

  在金禾实业看来,这只是预料中的“靴子落地”。目前塞拉尼斯旗下有3000吨/年的安赛蜜产能,只达到金禾实业产能的1/3;而受益于成本和产能等优势,金禾实业等国内企业的安赛蜜成本却远低于塞拉尼斯,性价比更高。考虑到塞拉尼斯和下游客户的供货合同多数将在2018年-2019年到期,而337调查的结案周期一般在15个月左右,选择此时“出击”,更像是塞拉尼斯为了合同到期后续签做出的竞争手段。

  

  目前,金禾实业已经联合其他两家国内企业积极应诉,并聘请具有丰富此类官司经验的律师Gary Hnath来应对本次337调查。考虑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起国内就有安赛蜜的产品的行业标准,也有较大比例的产品出口,Gary Hnath律师的初步判断是,本次337调查,中国企业赢面依然很大。

  

  国内甜味剂企业胜诉早有先例,在2008年时,盐城捷康就曾在三氯蔗糖337调查案中胜诉。“退一万步说,即使做最坏的假设,败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很小”。杨乐表示,有关侵权的指控并不是关于安赛蜜产品本身,而是生产安赛蜜其中的一个生产环节。在案件调查期间,公司安赛蜜对美国的出口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有必要,金禾实业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来继续生产安赛蜜产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向美国出口约870吨安赛蜜产品,仅占公司安赛蜜总销量的12%,对公司销售收入、利润贡献都非常小。公司长期合作的国际食品饮料巨头们都是实行全球采购的跨国企业,美国市场变化不影响他们在美国本土外的采购。

  

  从往期业绩上看,这些年金禾实业的海外业务发展稳健。即使在去年末欧盟决定对中国安赛蜜加收每公斤2.46-4.58欧元的反倾销税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外销收入增加四成至2.2亿元,外销毛利率高达38.62%。

  

  据金禾美国负责人马晴介绍,除了应对337调查外,金禾美国后续将负责起整个美洲(含南美)的业务,并将扩充各方面人才,实现和国内的优势互补。目前金禾实业安赛蜜在整个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60%-70%,下一步将计划通过渠道下沉、精耕细作、加大增值应用服务力度等策略来深挖海外市场。以前公司海外销售部门主要对接国外的大中型食品厂商,海外小企业主要由经销商对接,后续公司和海外中小客户的合作也将更为紧密,“把更专业的食品饮料解决方案带给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的广大客户”。

  

  “低糖”带来甜味剂行业新空间

  

  一般来说,金禾实业的食品添加剂往往优先开拓国际市场,但今年4月中旬,金禾实业年产500吨三氯蔗糖刚开始满产运行,在国内市场已是供不应求。数据显示,目前三氯蔗糖已由年初22万/吨至一路攀升至最高45万元/吨。

  

  在金禾实业的主营产品中,安赛蜜是一直被认为口味、安全性都比较好的第四代合成甜味剂,今年新增加的三氯蔗糖是第五代合成甜味剂,也是唯一一种以天然蔗糖为原料的甜味剂。去年,百事可乐就宣布健怡系列在美国市场弃用阿斯巴甜,转而使用三氯蔗糖和安赛蜜复配。而常规可乐中,一般使用的是果葡糖浆。

  

  换个角度看,这也算是在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消费者日益重视健康和低卡摄入的背景下,整个食品饮料行业的变迁。各食品饮料厂商都在减少糖分添加和保持产品口感间反复探索,放弃热量高的传统蔗糖、果糖等,改选功能性甜味剂。此外,不少国家推出“糖税”,使用新型甜味剂生产低糖、无糖产品已成为全球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作为“代糖”的甜味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这正是金禾实业的发展逻辑。杨乐认为,实际上在中国或美国正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美国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程序。过量摄入蔗糖或果糖对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代糖”所引起的消费者的心理上的恐慌”。他认为,目前主要是非法添加的不能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物质,如以前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影响了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名声。

  

  另一方面,添加剂本身也在优胜劣汰。近年来糖精、甜蜜素等由于消费者对安全方面的顾虑,已经被厂家减量使用,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之类的新型甜味剂作为优秀替代品,有望逐步老一代甜味剂以数万吨计的市场空间。

  

  近期金禾实业推出债券融资计划,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6亿元,其中4亿元即投向年产1500吨三氯蔗糖项目,2亿元投向年产400吨吡啶盐项目。目前上述两项目都已开工建设,年产1500吨三氯蔗糖项目预计2017年3月底达产,届时,金禾实业将成为中国最大的三氯蔗糖供应商。

  

  可转债募集资金投向的年产400吨吡啶盐项目,则是为了突破甲、乙麦芽酚产品的“天花板”。目前金禾实业是全球最大的甲、乙麦芽酚生产商,以4000吨/年的产能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乙基麦芽酚主要用于食品增香,但近些年来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一二线餐饮、烘焙市场的饱和,长远来看恐怕难以持续高速增长。利用甲基麦芽酚的原料优势,向下游延伸,生产第三代治疗胃溃疡新药泮托拉唑的中间体吡啶盐,有利于金禾实业向产业链下延进一步打开医药中间体市场,做大市场规模。

  

  “过去几年食品添加剂行业变化挺大,为什么公司的主流产品可以押中趋势,成为爆款?”面对证券时报记者的提问,杨乐将原因归功父辈的敏锐观察、长期的研发投入和团队的执行力。“董事长会花很多时间来调研、来跟踪新产品的市场和技术进展。比如说,他一直看好三氯蔗糖,但过去十几年国内一直未能突破三氯蔗糖生产工艺复杂、单套产量低和生产成本高的瓶颈。我们经过了长期的跟踪和中试,去年觉得充分准备了,上马一套工业化的三氯蔗糖装置”。

  

  并购要“用真金白银买真金白银”

  

  杨乐透露,刚开始金禾实业是准备通过收购的形式来发展三氯蔗糖。但在看了一圈后,公司还是决定引进技术、自己建设: “一是公司从基础化工到精细化工的产业链布局,有很好的成本和管理优势;二是调研发现,很多企业在环保设施、管理水平、资产质量等都不尽如人意,不如自己干”。

  

  这也可以侧面解释,业绩稳建、负债率不足40%的金禾实业为何自2011年上市来业绩一直依靠内生性发展来实现增长。在对外并购上,除曾经以2.7亿元增资华尔泰化工外,金禾实业几乎没有动作,上市以来也未增发融资过。

  

  董事长杨迎春正年富力强,谈完全接班或许还早。但金融专业出身,曾参与券商投行并购、IPO项目的杨乐逐渐已经负责起上市公司投融资等业务,他坦言,如今自己有一大半的精力都花在调研各种项目上,还要“痛苦地补习化学、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知识”,好避免并购雷区。

  

  “无论是现金收购还是通过增发股份来收购标的资产,上市公司股东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银”,显然,杨乐继承了他的父亲的耐心与谨慎。“既然是真金白银并购,就得收购能带来真金白银的项目。很多企业估值太高或者只是‘伪增长’,我们不会为了讲故事而去收购这样的企业”。

  

  比较理想的并购标的是:标的公司和金禾实业主业有一定的关联性,对方具有核心技术或资源优势,而金禾能在市场、渠道、资金等方面支持标的公司发展,达到共赢。金禾的愿景是成为一家“依托化学和生物技术,为食品饮料、日用消费、农业环保、医药健康等行业的客户持续提供高性能产品的公司”,因此后续的并购方向也将侧重于这些方向。

  

  数据显示,受益于安赛蜜和三氯蔗糖等精细化工产品价量齐升,基础化工产品价格恢复,金禾实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5.7亿元,利润3.5亿元,预计全年利润4.3-4.7亿元,交出上市5年来的最好成绩。

  

  “略超预期吧”。在杨乐看来,业绩中也有部分“偶然”因素。今年以来,多家同行企业因环保、安全事故等原因被强制关停,也推动了产品价格上涨。“环保加码带来化工行业洗牌,现在的情况是,不要怕环保上花钱,只要能留在这个行业里,就是赚钱”。

  

(编辑:方舒雁)

  • 上一篇:
  • 下一篇: